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一個古怪的中文輸入法主意

說古怪這主意真的很古怪,因為一般分析/設計/改良中文輸入法的人都會向如何增加輸入中文的速度及準誠度去想,決不會像我一樣把問題的方法倒轉去想的,因為我想解決的問題不在於中文輸入法是否好用實用,我意會的問題在於當一個人太熟悉一種中文輸入法時,他/她輸入中文便成了反射反應,他/她根本不用看鍵盤甚至是螢幕便知道自己打了什麼字,理論上可以令他/她的腦神經有更多的資源去進行更高階的運算如遣詞用字、文章組織及思想內涵等,但缺點就是打中文字的機械化,他/她失去了認知心理學中最低層反應的靈活性;要是一天有一種更新更好的輸入法時,他/她就失去了適應的能力,所以本文章的思路就是如何令使用者保持打中文字的靈活性?

要解決這問題很簡單,相信要實現也會太複雜,就是把目前的固定的中文編碼表改為可動態更新的,而每一次使用者使用完的時侯,就會把當中的中文順序更新,例如本來今次用某輸入法打ABCD得出來的是Q,W,E,R,T,Y;而下一次用同一種輸入法再打ABCD得出來的可能是W,E,R,T,Y,Q又或者是R,T,Y,Q,W,E...等等,因為每次出現的中文字順序不同,因此使用者不可能依賴習慣,看都不用看螢幕便打完一篇文章,否則一定會錯漏百出, 如此便強迫使用者每次用同一輸入法更新一下使用者的神經網絡,令使用者保持頭腦靈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