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Chinese cultur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Chinese cultur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

Why Chinese fate prediction stopped at hours?

(Translated from here.)
I often had the question of why Chinese fate prediction stopped at the level of hours but not extending its coverage to minute or seconds? Why the logic which the fate prediction using birth time base on doesn't apply to minute or seconds? What scared status does these unit of time held? Since one criteria of validity of fate prediction would be differentiating different fate pattern of people born at different time, but it is simply illogical when that implies those who born at the same hour and same place share the same fate.
First that is due to the technological limit of time measurement at that time. Second is because Chinese had the idea of five elements from the year of birth, month of birth, day of birth and (double) hours which determine the destinate of individual which give us eight units. In according to 5 elements theory, one's life would be in perfect balance if an individual is birth at a time which 5 elements is distributed evenly among his/her year/month/day/hour. Since 8 is indivisible by 5, therefore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is that nobody born with a perfect life. Just like Freud assert that the ongoing conflict between ego, superego and id is what drive th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Chinese also assume that there are inherent imbalance within each of us, and it is the imbalance/imperfectness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person. Imbalance is what give birth to human psyche and society!

The problem 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Five-Elements hypothsis in Chinese culture

(Translated from here.)

1. How do we define an object as belonging to Metal, Water,Soil, Fire or Wood? What attributes do we take from an object as a defining attribute? For instance, computer is made of metal but require electricity to operate(Fire), yet the software and programs it run is base on Mathematics(wood) while it also posses structure(soil) and in state of constant change(water). Do we use an object's function, structure, mode of operation, what it made of or what it require to operate to differentiate the category it belong to in Five-Elements hypothesis? Also, does human body belong to Metal, Water,Soil, Fire or Wood? How about dynasty, do we simply define by its name?

2. The quantitative issue. What is heavy and what is weak and how do we differentiate it? Heavy Fire could vaporize a small pond of water, Great amount of soil could put out a small fire, small amount of soil can't protect from great flood, small amount of soil can actually aid Great Fire because it prevent it from exhaust itself too readily, small metal knife can't chopped down a large tree... etc.

3. Too big a room for interpretation. Metal, Water,Soil, Fire or Wood all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one way or another, there never exists two elements that bear no relationship. For instance, Metal bear
Water while melted by Fire, Metal come from Soil as mineral, Metal could chop Wood. What happen then when Metal encounter Wood? How do we know which is the most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4. Some attributes of Five elements appear to be self-contradictory. For instance, Water is known to be conservative, flow downward as stabilizer in cement, while Water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fluid and flexibility, so which is which? Fire is known to be expanding, growing upward, creative; yet it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stubbornness and arrogance. again which is which?

Unless all those questions are sorted out, otherwise we can't expect Five-Elements hypothesis to offer much value to humanity or Chinese culture.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甜與酸、甜與鹹及其他

甜與酸不是在化學上對立,只是在人的神經系統演化中,即人的舌頭中,甜與酸的感覺是互相排斥。甜與酸唯一算得上在某種意義上相反的地方,是的甜的東西放得 太耐變酸,而人體需要甜的東西作為能量來源,但酸的東西因為是欠缺能量或者是已經變壞,甚至對人的健康有害,因此人天生有一種喜甜厭酸的趨向。因為人的神 經系統的設計給予甜與酸一種相反的具體表現在,如果吃完甜的東西不去喝位水清清口腔(清洗味覺神經的記憶),再去吃比較不甜的東西,人就會覺得酸。
甜與鹹的相反的意義則只表現在中國人吃東西的習慣上,因為中國人通常是吃完鹹再吃鹹,又或者一餐只吃甜或鹹,較少會甜與鹹夾雜在菜式中。甜與鹹對於人的神經系統來說,只代表兩種不同的食物,本質上並無相反的關係。
其實甜與酸、甜與鹹相反與不相反,和化學性質無關,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甚至更高層次的飲食文化有關,如果人類不是人,或者又另一套演化的歷史,則甜、酸、鹹的對應關係就不同,甚至不再用甜、酸、鹹來分辦食物,甜、酸、鹹是人類演化的產物。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我最欣賞的美國文化特色

有幸在美國生活了四年,而且還是文科畢業,因此學習了美國文化的長處:
1.平等精神,美國人的階級觀念一般來說不強,你修電器的、修車的、賣車的、待應生、教授,都是工作一份,沒有什麼高級職業看不起低級的,即使是教授亦相 當平易近人。因為美國人人自稱中產,無端問人的收入是相當不禮貌的行為,客人和待應生的相處都是和洽的,不用什麼「和諧社會、無階級社會觀念推廣運動」。 社會主義的理想,一部份是實現了,不是「人待人如狼」;
2.樂觀、積極向前看的精神,沒有太重的歷史包腑,今天失敗明天再來多次,成功就是成功,不在乎你是嘗試多少次,不計前嫌。

3.冒險精神,不像中國泛道德主義規定什麼可以做的什麼不可以做,想做就去做,不會連「想做就去做」的廣告亦不准去賣。因此美國盛產發明家及黑客, 就算是黑客亦不是一定有錯,必須要證明他/她的錯是真的損害了其他人才算是錯,不像香港,法例原教旨主義,只要違反一條法例就是錯,並不理會該法例的立法 原意和動機。

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

馬英九有種!

馬英九總統真不愧是民選的政治領衫,他一上任做了兩件果斷、英明的決定,首先是派軍艦在釣魚 台向日本宣示中國主權,做了中共國一直不敢做的,把中共國對日方的懦弱和心虛充份顯示出來;然後是堅持用繁體中文,即不會因為要歡迎中共國的遊客,像香港 政府一樣在觀光點增加簡體字來討他們的歡心。其實兩件事都反映了他有完整一套如何以正統中華文化來反制中共的理念,把台灣回複到中華民國的主體,而中華民 國的主體就是正統中華文化的合法承繼人,暗藏的殺着就是指責中共破壞中國文化,中共不代表正式的中國。換句話說,他是正面挑戰中共國的道德正當性,表明中 國民國無意讓中共借佔領中華民族的複地來「自動」取得法統地位,中共國還是和中華民國在競爭中國的合法統治者地位,而中共必須面對它一直避而不談的歷史錯 誤:意圖在中國清洗中國文化,代之以馬列文化。實際上,論淨軍事實力、經濟實力及外交力量,中華民國都不可能和中共硬碰硬,因此它必須把唯一有的棋子,即 僑居世界各地的中華民族對中國文化的認同,甚至是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巨大軟力量,充份的發揮出來;同時,它本身的民主制度亦是世界人心所趨的優勢。如果世界 人民在相比較中共的中國和中華民國的中國時,發覺前者只有物質的吸引力,後者才有精神的吸引力,因為世界潮流都取精神而捨物質,如此一來則中華民國已在精 神上打羸了中共。萬一中共他日意圖用武力統一中國時,軟力量可以隨時化成了強大的民間力量,即中共國是要和世界民意對抗,沒有物質力量是可以勝過人的意志 的。馬英九走對了一步棋,中共以武力統一中國難矣!

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

高分低能和香港「醒目主義」的關係

高分低能的社會現象又一次證明了某位朋友的處世智慧,香港人有時是醒目過頭,結果是自己害了 自己。中國文化中有所謂「聰明過頭」的說法,以西方的線性思維來看,聰明本身一定是件好事,而在數學上比好事更好的只可能是好事,怎可能會由好事變壞事? 因為他們不明白中國道家思想的「大惡似善,大智若愚」隱含的循環觀,亦未曾受專制政治幾千年皇朝的愚民政策之苦,他們最直接的印象會是聰明過頭是壞事,則 聰明本身是一定是包含了貶意的名詞,而他們會覺得漢字居然可以一個詞同時含有正面和負面的意思,證明中國人心中的城府可堪和英國人比美。
話說回來,到底香港「醒目主義」是如何戕害生靈呢?因為「醒目主義者」以為教育的目標不外乎是通過考試程序而取得一紙文憑,可以代表是未來生活的一種保 證。在功利主義的思想框架下,目標是最重要,如何達到目標並不重要,因此不少人的所謂學習,就是不停的去操 考試技巧、背答案、背誦資料。在他們心目中,只要考試成績好,等如有美好前途,等如自己曾努力讀書(或是「有效率」的讀書),可以對父母師長有所交待。然 而,教育的目的不單單是記憶一套生硬的知識,而是在於學習如何去獨立思考。因此會考的數學及理科試卷,都是擺明把公式寫出來,它要考的是考生如何去運用已 明白的知識,怎樣靈活運用在新的情況,因而測試考生處理知識的深度,如何在有需要的情況下把它和其他知識有邏緝地連繫起來。
我不是以為,只是操練考試技巧、背答案、背誦資料不可以同樣達到提升獨立思考能力的結果,因為實際上人每天要生活就要思考,獨立思考其實是無時無刻在進行 的。不過,學校利用知識及課程結構和種種不同經過教育心理學研究過有實效的方法來刺激學生的思維,而教師即時指出學生思考過程或結果的誤區,會比較有系統 和有效率來達到改善學生的邏緝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效果;同時,教師在理論上和學生無利益瓜葛,因此不會故意誤導學生,可信性較高。如果學生及家長太醒 目,只是看到教育的目的在應付考試,則整個教育及個人成長的目標被有效破壞,回不回學校讀書根本無分別,更直接的說法是他們浪費了教師及自己的時間、自己 及納稅人的金錢,你猜他們會在本來應該是辛苦用腦的時侯來幹什麼呢?該不會是自動自覺主動去學習吧!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般人的思想多數是在青春期內大定的,除了小數從事教師、心理學家及學術研究的人之外,可以不斷靈活地更新自己的思想,所以學生在學校 時便學習怎去思考的成果,會決定他們以後一生人的思考素質和能力,如果思考素質和能力真的和個人的成就掛釣的話,則「少莊不努力(去思考),老大徒傷悲」 是一定的事。因為太醒目,以為可以用最少的腦力得到最高的成績,最後因為思考的質量不如人,成為高分低能,反而被不太醒目的人淘汰!
醒目仔女,這是不是一個很難明白的道理?難明白?因為你醒目,並實很蠢!

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文化大革命的成因假說

文化大革命距離香港新一代很遙遠,某天和一位朋友談起,我大膽地提出它的成因。我以為它和大躍進的道理一樣,因為中國共產黨急於要中國脫離封建皇朝不夠 38年的思想和生活形態,而人類的發展總是由多神、泛神、迷信循序漸進至科學、理性和無神的時代,中國的封建迷信已經沉積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幾千年,文 化如人的生活習慣一樣,只可以慢慢改,不可以一懈而就。結果,中國共產黨驅遂了中國封建文化的皮相,卻填捕不了中國人民心裏「忽然無神」的空虛,因為中國 人不可以一下子由泛神(道家思想)跳到無神,因此順理成章把當時的強人領袖毛澤東當成是了神。的確,在當時的中共國政治制度下,毛澤東可以決定全國人民的 生死,他雖不可以在自然界呼風喚雨,但是他在人造世界(社會)內卻真的可以呼風喚雨。中國人當他做神,是專制社會/獨裁政治把領袖都當神來祟拜的通性,因 為雖然中共是無神論,卻不是全中國人都已進化到無神論階段,中共依然依賴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泛神(道)、封建(儒)、迷信來建立其統治的正當性。

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

為何只有時辰八字?

信風水命理的人一定知什麼是時辰八字,是出生的年、月、日、時的五行屬性,不過細心想一下,其實時辰八字相當粗糙,世界在二小時出的人為數不少,難道他們 的命運都是一樣?比時辰八字好一點的是鐵板神數,由兩小時一單位改為一刻(15分鐘)為一單位,其實仍然是粗糙。即使在古中國的時代,十五分鐘的事已經可 以天翻地覆了。為什麼中國的命理不可以由時推展到分,再由分推展到秒?其實背後的原理一樣,秒不是最精準嗎?為什麼五行的影響只去到時,去不到分秒?是什 麼神秒性質把分秒和時年月日區分開來?
我有以下一個想法,其實中國的命理,可以不單是時辰八字,而是時辰十字,時辰十二字,時鐘有幾精準,命理就可以有幾精準。因此中國文化是故事選擇8,一來 是時間量度工具的問題,另一來是如果由時辰八字改成時辰十字,由於是五行而不是四行、三行、六行、七行,十可以被五整除而沒有餘數,故此理論上可以出現五 行完全平均分配的人。而依五行理論,如此的人有最完美的運程,沒有任何由五行不平衡而引起的內在衝突,結論並不合理。人沒有內在、外在的衝突,不會有成 長、變化和發展,世上無完人,人天生就是要學習如何去平衡自己的五行,用Freud的話,人如果沒有本我、自我及超我不停的衝突及互補,人的心理就不會有 成長,人一生是一個永遠不可能平衡的過程,不平衡才有生命/心理/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