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世俗主義在香港的兩個面向

在香港,近9成的人都可以籠統被歸類為世俗主義者,如何分類:很簡單,你問他/她的宗教信仰,他/她會回答你說:沒有特定的信仰。這和在西方常見的有神論 /無神論分野不同,在世俗主義文化生活已久的香港人,習慣了不對「宗教內」的事情表達意見;雖然有信仰的人卻不會怎分什麼是宗教內和宗教外的問題,宗教是一種生活方式,最多可以做的是不強迫他人相信你的宗教,但不可能事事以宗教/世俗來分野。
而令宗教在香港產生巨大的吸引力的,是香港奉行世俗主義者中另一些我不太認同的假設,它和平庸主義、功利主義和犬儒主義似乎是掛了勾。某些世俗主義者不以為世上有不犯錯的聖人,沒有在道德上是完美的,因此每個人便不用追求道德上的無暇,既然道德上無聖人,行為/思想亦不用完美,進而嘲笑這些在生活上/思想上追求完美的人,成為犬儒主義者,亦因此人人都是差不多的。因為他們以為世上沒有神聖的東西,或是終極的價值,因此所有人只應追求所有人都看得到,及所有人都以為是值得追求的,既然無聖人,自然亦不會有智者,因此我的想法不可能比其他人更真,我不可能比其他人聰明,變成平庸主義者。以此來論,理想主義本身是荒謬的,因為世上根本沒有理想的事業、沒有理想的愛情、更不會有理想的世界,把一生都放在不存在的東西上面,會不會是和宗教者追逐天堂一樣無聊和無意義呢?因此世俗主義者只追求看得的,凡是理想都是太遙遠了,因此香港成了一個失去理想的憧憬、對未來的熱情的社會,因為再多十年、廿年、百年,世界不會有本質的分別!
(這當然和香港政治現況有關,另文再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