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靜電的疑惑(1)

小學時人人都學過什麼叫摩擦生電,理論是當劇烈摩擦時,其中一方的原子的電子被撞離了軌道,於是形成了兩方都是電子和質子數量不相等,結果產生靜電。我一直以來不明白的是,如果真的是一方把另外一方的電子撞離軌道,除非它被空氣中的原子吸收,否則這粒脫軌電子最方便的去處就是另一方的表面,所以理論上應是一方的電子比質子數量多,而另一方就自然電子比質子數量小,由此推導出一方應是正極而另一方是負極,因而兩物件相互吸引。但是我的印象告訴我,似乎實驗出來的結果就是兩物件相互排斥,即兩方面都是同時電子比質子數量小或電子比質子數量多,這麼多餘的電子豈不是無中生有或者無端端消失了嗎?

所以﹐我提議用科學實驗去分辦兩個假說,就是到底兩物件劇烈摩擦生產/毀滅電子而產生靜電現象,還是兩物件劇烈摩擦時的電子被空氣原子吸收而產生靜電現象。我想到的方法是用吸塵機遲遲抽掉一玻璃箱之空氣,在不同的氣壓把兩物件用相同的力量摩擦,看看產生出來的靜電有沒有什麼不同﹐理論上,如果我的假說有根據﹐則隨箸真空的程度愈高﹐靜電量愈來愈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