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地磁的來由假說

這篇是翻譯自己以前寫了兩篇解釋地磁的來由,首先兩篇都是建基於相對論電磁學的根基,就是當兩個物件中的非自由電子在作相對的旋轉運動時,因為以各自的角度去看,對方的旋轉運動是和自己的旋轉方向相反,所以產生了相斥的電磁場,於是在地球上高速轉動的東西就會因此產生了浮力,此事已被實驗證實。只是因為這些停留在原子軌道電子本身也在做旋轉運動,而不是被完全固定,所以相對旋轉運動就不是工整的圓形,於是這個效應就相對較弱。

把這個原理應用在地球上,我的推想是地球核心有不少流動而含鐵離子的岩漿,一層層地繞箸地心轉動,由於液體黏力(viscosity)的緣故,所以最近地心這一層最快,距離地心愈遠就愈慢,所以每一層以地心為軸作旋轉運動的岩漿於轉動得最遲的地表而言都是向相反的方向作旋轉運動,所以層層累積的效應就形成了地磁南北極。

要驗証這假說,只要量度地球磁場強度是如何隨箸與地心距離愈少而減弱﹐是否合乎岩漿流動的相對速度及含鐵量,理論上當然是愈近地心,地磁愈來愈弱;另一個推論就是地磁應和地球自轉的方向有關,想像一個於真空旋轉的液體行星,要是沒有外來的力距,它的最外層會先向一個方向旋轉,慢慢遲下來再向另一方向旋轉,如此類推,但是由於能量守恆,旋轉的角動量必然愈來愈低,所以過往地球應有無數次地磁逆轉及地磁減弱的記錄,即地表剛誕生時應為最強,之後隨箸岩漿冷卻和凝固,相對旋轉運動愈來愈遲,最後完全凝固時失去地磁。

忘了最近寫這篇提出的新証據去證明地磁是和岩漿流動的流動模式有關,因為地球的南北磁極是每年都同步移動的,如果是由固態磁性物體而形成就解釋不了,而用地電的流動也有點牽強,所以我提出的假說最合乎目前已知的事實,只是人類目前的科技不足以驗明或否定我的假說。

沒有留言: